当前位置:农创吧>创业周边>科普>

小麦白粉病的发病时期|小麦白粉病发病条件有哪些?

农创吧 人气:3.26W
小麦白粉病的发病时期,小麦白粉病发病条件有哪些?

该病发生适温15-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。施氮过多,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该病。此外密度大发病重。

小麦白粉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: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15-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,田间湿度大,5月上旬阴雨连绵极易造成小麦白粉病流行,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,温度又偏低,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,加重病情。

病原: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。春麦区,除来自当地菌源外,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。气候:该病发生适温15~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。管理:施氮过多,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该病。此外密度大发病重。

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,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、茎秆和穗部。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,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。叶面出现1-2毫米的白色霉点,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,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,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,呈长椭圆形。较大的霉斑,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,甚至全部,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,并逐渐呈粉状,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。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,上生针头大小黑色小颗粒,是病菌的闭囊壳。霉层下的叶片组织初期无明显变化,随后褪绿、发黄以至枯死。发病严重时,小麦植株弱小,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。

气候。该病发生适温15~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。管理。施氮过多,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该病。此外密度大发病重。

发病条件。病原。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。春麦区,除来自当地菌源外,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。气候。该病发生适温15~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。管理。施氮过多,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该病。此外密度大发病重。

番茄白粉病常见有两种表现,一是初在叶正面出现小型的放射状粉斑,即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,后扩大成圆形粉斑,且白色粉状物逐渐加密、扩大,严重时布满全叶。另一种症状,初发时叶正面粉斑不明显,而有边缘不明显的黄色斑块,仔细可看到有稀疏的霉层,后病斑扩大连片白色霉层渐明显,且覆满整个叶,后期使整叶变褐枯死。

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。春麦区,除来自当地菌源外,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。该病发生适温15-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。施氮过多,易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该病。

小麦白粉病发病条件:病原。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。春麦区,除来自当地菌源外,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;气候。该病发生适温15~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;管理。施氮过多,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该病。此外密度大发病重。

发生适温15-20℃,低于10℃发病缓慢。相对湿度大于70%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。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,多雨地区如果雨日、雨量过多,病害反而减缓,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。施氮过多,造成植株贪青、发病重。管理不当、水肥不足、土地干旱、植株生长衰弱、抗病力低、也易发生小麦白粉病。此外密度大发病重。

TAG标签:发病 白粉病 小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