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农创吧>创业周边>科普>

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危害主要是|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症状有哪些?

农创吧 人气:1.95W
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危害主要是,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症状有哪些?

发病初期在小穗颖壳基部及小花上产生水渍状病斑,为淡褐色,以后逐步变为青枯状或黄褐色并扩展至整个小穗,在气候较为潮湿时,病小穗的颖壳接缝处或基部着生出黏胶状霉层,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子座或分生孢子团,为玫瑰红色或橘红色,其可以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,再次成为侵染源。在环境较为干燥时,仅小穗表现枯黄。

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症状:穗腐小麦扬花时,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,渐扩大至整个小穗,小穗枯黄。湿度大时,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。用手触摸,有突起感觉,不能抹掉,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,病部枯褐,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。

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、麦秸枯、烂麦头、红麦头、红头瘴,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、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。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,引起苗腐、茎基腐、秆腐和穗腐,以穗腐危害最大。湿度大时,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。小麦受害后千综合粒重降低,发芽率下降,发芽势减弱,出粉率低,面粉质量差,色泽灰暗,商品价值降低。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述等毒素,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。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、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,还会导致怀孕母畜中毒后流产。

主要引起苗枯、穗腐、茎基腐、秆腐和穗腐,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。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。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。先是芽变褐,然后根冠随之腐烂,轻者病苗黄瘦,重者死亡,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(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)。穗腐小麦扬花时,衩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,渐扩大至整个小穗,小穗枯黄。湿度大时,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。

赤霉病主要为害穗部,但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能受害,苗期侵染引起苗腐,中后期侵染引起杆腐和穗腐,尤以穗腐危害最大。一般扬花期侵染,灌浆期显症,成熟期成灾。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,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,病小穗随即枯黄,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。

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、麦秸枯、烂麦头、红麦头、红头瘴,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、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。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,引起苗腐、茎基腐、秆腐和穗腐,以穗腐危害最大。湿度大时,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。小麦受害后千综合粒重降低,发芽率下降,发芽势减弱,出粉率低,面粉质量差,色泽灰暗,商品价值降低。

小麦霉病的症状赤霉病是真菌病害,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,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,症状是穗腐。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,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,进而扩展到全穗。气候潮湿时,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,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。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,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。

赤霉病是真菌病害,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,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,症状是穗腐。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,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,进而扩展到全穗。气候潮湿时,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,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。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,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。

小麦赤霉病可导致小麦发生穗腐,即造成小麦部分或全部腐烂,表现症状为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,渐蔓延至整个小穗,病部褐色或枯黄,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层(分生孢子),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,形成白穗,不产生霉层,后期病部可产生黑色颗粒(即子囊壳),严重减低小麦的产量以及小麦的品质。

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,主要危害麦穗。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,使部分小穗枯死,有的在中部,有的在上部,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。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,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,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,因此也俗称红麦头。病菌侵染茎秆,特别是穗下1~3节和叶鞘,造成秆腐,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。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,降低产量,还能产生毒素,危及人畜安全。

TAG标签:赤霉病 小麦